近年來各縣市都有部分地區都因人口移入帶來就學人口的成長,但也衍伸校地面積、校舍、活動使用空間,遠超出單一學校可負擔的結果。
#應按照原則計畫增建校舍
教育部國教署雖然已發布《人口密集學區國民中小學校舍新(增)建處理原則》,但各地教育主管機關並沒有完全按照原則,針對學區、總量管制等原則,規畫校舍增建及活化處理,造成部分學校師生要擠在狹小的教學空間、忍受長時間校舍增建的各種不方便及身心影響、教育主管單位未正視教育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平均等問題。
不僅是前述《處理原則》未完全落實,包括《國民教育法實施細則》規定的小學班級數量、《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規範的小學各班級學生人數,都和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的有所落差。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我的要求下,首先教育部承諾會逐步改善中小學的教學資源及軟硬體建設的落差;其次對於班級數超過48班規定者、班級人數超過29人規定者,會嚴格把關、嚴加審查,不會犧牲學生的學習權益;最後教育部答應會在兩個禮拜內,向本辦公室提交改善報告。
#教育部 #國教署 #教育資源不均 #校舍不足
同時也有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這一、兩年期間,有不少青年世代民眾面臨買不到房、賺不到錢等青貧困境,這些情況也很容易反應出心理層面的焦慮感。立委邱臣遠指出,全台的心衛需求逐漸成長,以2020年來看,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看過身心科或精神科,但是再從2021年的國民心理健康人均預算來看,只有26.84元,社區心理衛...
「教育資源要平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劉薰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Re: [新聞] 明星高中存廢北一女:菁英教育有必要- 看板Education - 批 ... 的評價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市立高中各班人數差距過大教育資源不平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The history and sociology of school education, meritocracy ... 的評價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這一、兩年期間,有不少青年世代民眾面臨買不到房、賺不到錢等青貧困境,這些情況也很容易反應出心理層面的焦慮感。立委邱臣遠指出,全台的心衛需求逐漸成長,以2020年來看,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看過身心科或精神科,但是再從2021年的國民心理健康人均預算來看,只有26.84元,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布建更是要每106萬人才能共享一間,顯示出國民的心理議題,依然缺乏政府資源挹注。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123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疫情擾亂了全世界的教育體系,英國的學童去年平均損失115天的學校教育,相當程度阻礙了學習與社交能力的發展,特別是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學生。在復課之後,校方加緊補課,並強化軟硬體設備,因應未來可能的遠距需求。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88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劉薰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我是薰愛,
好久沒有在節目上或是戲劇上跟大家碰面了。
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
康熙來了結束前的最後幾集中的來賓,
有在觀看台灣綜藝節目或是影劇的朋友,
應該都知道這幾年演藝圈的狀況變化很大,
跟12年前我剛出道時的盛況相比,
真的大不如前。
也因為這些變化,
2016當時在演藝圈發展一直不盡理想的我,
在30歲面臨事業發展交叉路口,
經過幾番思考
決定先轉戰到相較安穩收入的工作,
在蘇州投入了設計相關的工作
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
每天過著公司與家
兩點一線的日子,
雖然不如演藝圈的光鮮亮麗,
卻也能有穩定的收入來過日子。
期間,不管在內地或是台灣,
只要有試鏡的機會我都會跟公司請假,
盡可能去把握任何能重返舞台的機會,
今年回台灣過年,
也剛好遇到衝擊全球的疫情,
就這樣被打亂了生活節奏與人生規劃,
年後就一直留在台灣 沒返回工作崗位
一籌莫展的我
就在今年6月生日那天,
天使出現了~我臉書的好友麒軒,
說他要送我一次做臉美容保養,
平常就有認真在保養的我,也想可以讓他保養看看
當天,看到他的皮膚,我真的驚為天人,
很多也認真在保養、做醫美的明星皮膚都沒他好,
重點他37歲,狀態卻比我好
做完臉我就感受到產品的效果,
後來麒軒跟我聊完
聽到我目前工作上的困境,
於是提出了 可以跟他一樣,
從科技業轉職 加盟經銷 這間公司,
全美世界,
一間30年歷史的
新加坡股票上市公司,
全球有11個國家有成立分公司,
可以經銷發展成一份跨國事業
7月18日這天
是全美世界
最大團隊Super體系
5週年的 週年慶活動
特別想知道
是甚麼樣的團隊
能夠在疫情肆虐下
經濟一片哀嚎的情況中
還能在台灣創造
26億的業績
果然活動現場
一眼望去個個都
年輕、漂亮,質感非常好,
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
活力十足,
團隊企業化經營,
超越我預期的專業水準
沒錯,全美世界是一間傳直銷公司,
這間傳直銷公司來自
法律十分嚴謹的新加坡,
並且是新加坡第一家
也是唯一家以直銷名義上市的傳直銷公司,
能通過新加坡金管會嚴格把關
與投資人用放大鏡審核的傳直銷公司,
想必跟大家傳統印象中亂七八糟、
負面印象模式的公司差異很大
親身去瞭解公司、產品、團隊、制度後,
我覺得全美世界
能為我提供
再次重返事業巔峰的平台,
Super體系超過10萬人的大型團隊
能提供完整遍佈全台灣的系統支援,
我投身這樣的公司與團隊我很安心,也很放心
那天看到很多平凡人
甚至是生活過的很困苦的人,
都因為用了全美世界的產品
大幅改善皮膚與身體健康,
進而發展屬於自己的事業與團隊,
因為公司提供了
優質的產品與創業平台
以及完善的教育系統
我看到了商機與如何成功的方法,
我希望能跟全美世界結盟一起來改變我的人生,
也希望身旁有需要改善收入、皮膚、健康的人,
也能跟著我一起來全美世界「反轉人生」
我是劉薰愛,
我在全美世界,
想要一起幫助更多的人,
如果你也認同我的理念,
讓我們一起來全美世界這個平台,
攜手創造非凡的人生!
#我全美我驕傲
#幫助身旁的人變得更好
#全美
#BWL
#皙之密
#維格爾
#新加坡股票上市公司
#全球11個國家的跨國事業
#全台灣前十名的傳直銷公司
#低風險創業
#斜槓人生
#素顏零底妝
#團隊運作有效率
#遍佈全台走的哪裡就能經營到哪裡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市立高中各班人數差距過大教育資源不平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0/11/02 教育 部門質詢part.1⃣ 市立高中各班人數差距過大 教育資源 不 平均 中央規定高中每班人數是在25到45人之間,而台北市自己更規定每班35人的原則 ... ... <看更多>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The history and sociology of school education, meritocracy ... 的推薦與評價

... 課綱| 普魯士 教育 | 傅柯| 規訓體制|多元入學|文憑主義| 你的孩子不是你 ... 成就導向| 權威 教育 | 規劃栽培| 文化資本| 象徵暴力| 隱藏的階級傷口— ... ... <看更多>
教育資源要平均 在 Re: [新聞] 明星高中存廢北一女:菁英教育有必要- 看板Education - 批 ... 的推薦與評價
: 推 arvalis:菁英當然有很多種,有藝術、學術、體育... 140.122.143.195 05/23 18:39
: → arvalis:而現在,我們討論的是學術方面的菁英教育 140.122.143.195 05/23 18:40
: → arvalis:菁英教育的目的,就是將資優的學生集合 140.122.143.195 05/23 18:42
: → arvalis:並採取較適合的資優教育 140.122.143.195 05/23 18:42
: → arvalis:當然,資優教育也可以分散在各高中... 140.122.143.195 05/23 18:43
: → arvalis:但那樣的成本較大、效果應該也較為不彰 140.122.143.195 05/23 18:43
: → arvalis:建北的學生,可以算是同年齡孩子較為優異 140.122.143.195 05/23 18:44
: → arvalis:這應該是不可否認的吧? 140.122.143.195 05/23 18:44
以下是我前一陣子在個人板寫的文
大家討論一下 請多指教
主旨就是:給弱勢者多一點關懷的眼光
============================================================================
我雖然是勞工之子 但是我不覺得我能唸到台大是因為聰明的緣故
只是因為我出生的時候 我爸已經是薪水很高的勞工了
小時候老師說我很聰明
還跟我爸媽說:「你們這麼優秀的基因,應該要多生幾個。」
我心裡頗不以為然
(如果我是現在聽到這種話,應該會大罵bull shit吧)
如果優秀基因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話
那麼我兩個姊姊為什麼唸書唸得這麼辛苦?
卻一個唸不到大學 一個重考才上私立大學
其實我覺得真正的原因是:我姊姊比我大七、八歲
她們出生的時候 我家非常窮困 要什麼沒有什麼
回到家要幫忙做家事 唸書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我出生的時候 我爸工作收入穩定 家裡經濟好轉
小時候玩具、兒童百科全書一大堆
我光是幼童時探索世界的經驗就可以比我兩個姊姊多出一大堆
我國小就有亞森羅蘋全集30本、福爾摩斯全集20本可以看
我姊姊連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全套12本都只買得起7本
就是這七、八年的時間差 造成了我和我姊姊之間教育資源的不平等
所以 我等於是踩著她們頭上進入台大的
我大姊常常覺得我很厲害 很多事情都來問我的意見
但是我只是覺得對不起她 我會盡力幫她做事以彌補我從她身上剝奪的一切
我二姊就跟我比較不合 我知道她的心中對於這些事有股不平 有些埋怨
有人說 我家並不有錢 我唸台大是完全靠自己
這些話有對 也有不對
沒錯 唸台大可能是靠你自己的努力 熬夜唸書 公車上背單字
但是就我國中小的經驗來看
光是在家不用分擔家務這件事 就已經佔了很多便宜了
光是有兒童讀物這件事 可能就讓兩個人走向不同的道路
我國小同學同學到我家玩 說:你家的書好多
那時候我才開始意識到 我可能是班上家境數一數二好的
上了高中、大學之後 我越來越少遇到窮人家的孩子
以前我們的父母常常告訴我們說:不可以向別人說我們家有錢
但是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跟別人聊到家境時 會說:我家算是有錢人
雖然在台大 我家可能連前50%富裕都不到
但是跟全台灣人來比 我家搞不好有前20% 或許更高
當然 「有錢的人家的小孩表現會比較好」這種事是一定會有的
只是我們願意讓這種體系越來越穩固 還是希望各階級能有一定程度的流動
我選擇後者 所以我認為應該要推動高中職社區化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 是因為我常常聽到有名校校友說: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是因為中學時期身邊有很多優秀的同學」
這時候我就會想
為什麼你就可以有優秀的同學? 而窮小孩只會有窮同學?
因為你成績好 所以你有優秀的同學
因為你家有錢 所以你成績好
所以說到最後 還是貧富差距的問題
有錢→成績好→有優秀的同學作陪→表現傑出→賺很多錢留給自己下一代
窮困→成績差→唸比較差的學校or不能升學→做沒錢的工作or根本找不到工作→繼續窮
高中職社區化可以減緩這種趨勢 也可以讓貧富交流的機會變得更多
很多人說教育資源要平均分配 所以就送錢、送物資、送電腦到偏遠地區
但是我覺得這些可能是最不重要的教育資源
(電腦例外 我覺得電腦的地位非常特別
尤其是搭配網路 產生的效果會非常巨大)
我認為「有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也是一種教育資源
所以不能因為你家有錢→課業優秀 就可以擁有這種最強大的教育資源
相反地 正是因為你成績好
才應該要留在不那麼進步的學校 把其他不那麼進步的同學也一起帶上來
所以很多人說:我成績那麼好 當然應該進名校
但以我這種左派的觀點 如果我是教育部長
就是因為你成績好 所以更應該優先把你分發到偏遠地區
就像申請替代役有教師證的人(假設他是比較會教書的) 也是優先分發到偏遠地區
這樣才叫做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
更何況 「成績好可以進名校」這件事情的正當性又是從何而來?
你成績好 你已經有獎狀了 所以社會已經不欠你什麼了
憑什麼你還有權利選擇名校 有權利選擇跟一群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
也許有人會問說:高中有你說的問題 難道大學就沒有嗎?
那麼台大是不是也應該要社區化?
對於這個問題 我的想法是:大學屬於高等教育 除了教學外 還有研究的性質
所以名校高中可以社區化 大學名校則必須私營化
(這剛好和黃武雄教授的想法有些類似 他主張高中名校私營化)
讓高中職社區化 使得高中教育也成為權利教育的一部份
(很多人說國中小是「義務教育」 我主張應該正名為「權利教育」
國民教育明明就是權利面向比較重要 怎麼會以「義務」名之?)
讓大學名校私營化 收取高學費
(我認為憑「台大」兩個字 一學期收十萬也不為過 窮苦學生則學費減免+助學金)
(我認為反高學費很不合理 因為能唸大學的人只有一半左右 升學率破百只是假象
學費少繳一點 享受到好處的卻只有唸大學的那一半人
如果唸大學的可以少繳學費 那沒唸大學的可不可以少繳稅?)
所以我認為 透過高中職社區化這種教育資源重新分配的政策
絕對有助於階級流動
如果說這會造成名校附近的地價飆漲 還是有錢人占優勢
那我認為就讓他們去戰吧
這種土地戰已經不是一般的有錢人玩得起了
這會讓前10%的競爭 變成前1%的競爭 還是會比較好
不過 掌權的階級只會想要更多好處 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
要他們對於高中職社區化這件事情放手 我看是希望不大
以上 是針對這篇網路轉寄文章所寫
誰是台大學生:https://blog.pixnet.net/Richter/post/975511
其實前一陣子12年國教的議題在吵的時候 就想寫了
只是一直偷懶沒寫 這次就搭著順風車寫出來
============================================================================
(板友提出質疑)
: 現在有錢人好歹也是要會唸一點書才能擠進名校
: 以後會不會變成 有能力 不一定都有獎學金
: 所以有錢人更能夠進入名校就讀?
這個問題在於:
我們要不要去在乎可以進入大學 甚至是進入名校的人一定要很厲害
台灣社會因為以前教育資源少
而政府的政策不是將這些資源平均分配 而是將之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於是設計了一個考試 讓可以在這場考試裡取勝的人享受這些資源
所以 只有菁英中的菁英可以唸大學
而絕大部分的菁英也只有高社經地位的家庭才培養得出來
但是現在社會開放 資源也越來越多
如果我們認為「受教育」是一種權利 那麼這樣的門檻就應該降低
即使某個人素質低落、能力不佳、草莓族……
但是 為什麼他不可以唸大學?
如果進入大學的人都要很厲害
那麼他為什麼要進大學? 反正他已經很厲害了不是嗎?
正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好 所以才需要進大學 學習更多能力
我覺得台灣社會普遍瀰漫著一個迷思:
「大學」是一個崇高的地方 不能隨便讓太多的人進大學
這也就是為什麼廣設高中大學會遭致這麼多的抨擊
可是 我覺得這種觀念是科舉時代的遺毒:
「我以前這麼辛苦才考上大學 我這麼厲害 所以我是大學生
憑什麼現在那些阿貓阿狗也可以唸大學?」
問題是 時代在變 觀念也不一樣了
以前「受教育」是一種競爭 要搶奪、要鬥爭才能拿到資源
現在「受教育」則是一種權利 資源是共享的
只要你想要 就應該要有學習的機會
台灣現在的學測、指考 基本上是由下列這種心態而設計的制度:
「我已經辦了這一場公平的考試
如果你考試考不好 是因為你能力不夠 沒有資格擁有大學生的光環」
但是我覺得升大學的考試應該走基本學力檢定的路線
凡是通過門檻的人 都可以唸大學
但是讓那些過不了門檻的人不能上大學 不是上面那種心態 而是:
「因為你還沒有基本的學力 所以進入大學以後會負荷不來
你可能必須先將初階學校的內容學習到一定程度 再進入大學會比較恰當」
(國中基測原本的立意就是如此 但是採用分發制 整個制度就會變質
這也就是為什麼高中職社區化這麼重要的緣故
因為社區化以後 只有學區制 沒有分發制)
所以 名校私營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配套措施就是公立大學數要夠多
讓有錢人和真的很厲害的窮人去唸私校(名校)
讓普通但擁有基本學力的窮人唸公校
有很多人抨擊廣設高中大學 會讓大學生素質降低
這個話很對 但是如果數學觀念夠清楚 就知道這種說法是個騙局
譬如說:假設有100個人 素質分別是0~99分
以前100個人裡面只有8個人可以唸大學
這8個人的素質的平均是(99+98+...+92)/8=95.5 所以素質很高
現在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可以唸大學
這50個人的素質的平均是(99+98+...+50)/50=74.5 會讓人覺得素質很低
問題是 素質92~99的人還是有唸大學啊
我們並不是把前8名踢掉 然後換了50個爛人進來
那麼如果我們有能力 為什麼不讓素質50~91的人也唸大學?
更何況 素質92~99的人可能是恰好他比較幸運 降生在有錢的家庭
而並非他天生下來就有92~99的素質
所以我認為 名校私營化以後 就算讓有錢人的小孩進名校 也沒關係
反正現在已經是有錢人小孩進名校了不是嗎?
我覺得名校私營化制度的另一面:廣設公校 則是更重要的關鍵
如果說「讓有能力的人唸名校 而不是讓有錢人唸名校」是一種公平的話
為了能夠讓更多人進大學學習 我會選擇放棄這種公平(何況這種公平也從來沒存在過)
: https://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416/2/d0mx.html
這則新聞還是我說的那個假象
以前素質92~99的人是大學生 平均薪水也高 假設是35000
然後那些素質50~91的人唸不到大學 平均薪水假設20000
現在他們可以唸大學了 所以平均薪水上漲到25000
雖然整體薪資上漲 帳面上大學生的平均薪水卻被拉低到26600
但是對於那些原本薪水只有20000的人
增加的那5000月薪就有助於他們的地位往上提升
我覺得如果跟現況比起來
現在是有錢人唸學費低的公校 窮人唸學費高的私校or根本唸不起
名校私營化以後 有錢人唸學費高的私校 窮人唸學費低的私校
不管怎麼樣 都會比現在好得多
另外 我認為觀念的改變和制度的變革是交互影響的
如果我們一直等待觀念改變了才要做 那可能永遠都做不了
我還是覺得以現在的台灣社會 應該利用制度去改變觀念
--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多情者...情場殺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82.8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