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天空飄游的熊媽媽》
*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
假如是一個蘿蔔,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蔔;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蘿蔔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廟堂上供設的珍果。
我鄉童謠有「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的話,薺菜花怎賽得牡丹花呢!我曾見草叢里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不過我想,野草野菜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並不求人「勿忘我」,所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莊子所謂「陸沈」。
社會可以比作 「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還有飛鳥;「蛇阱」之旁,池沼裡也有游魚。古往今來,自有人避開「蛇阱」而「藏身」或「陸沈」。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裏,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閒舒適,得其所哉。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楊絳
* 有點慶幸年少時曾經隨時代流行追讀許多俄羅斯文學作品,在靈魂中沾染了一點俄羅斯色彩,沒有那麼理所當然的本土台灣。
對於現在許多關於「台灣價值」、「純正台灣本土」的呼聲,我經常會懷疑:將這些過去滋養過我們,讓我們變成更豐富的人的外來成分都驅趕出去,都矇起眼來不看不感受這些異質文明內容,要將台灣帶到如何單薄貧弱的境地去?
這些年以微薄的一己之力,逆反如此強大的潮流,盡量在文明與思想的層次「離開台灣」,離開一個愈來愈自滿、也就愈來愈單調的台灣。
最近在重讀『齊瓦哥醫生』,體會活過俄羅斯巨大革命騷動的帕斯特納克如何游移在從繪畫到音樂再到詩的藝術追求,最終寫出了一本高度抒情的大時代群像集,表彰了最高壓的蘇聯威權體制都消滅不了的俄羅斯文明態度。
「多少世紀以來,使人類凌駕於禽獸之上的,並不是鞭子,而是一種內在的音樂:一種沒有武裝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和人們對真理榜樣強而有力的嚮往。」
「歷史是若干世紀以來對死亡之謎有系統的探索,並且一直在希望克服死亡。正因為如此,人類才發現了數學上的無限大和電磁波,也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人類才創作交響曲。」
我們需要閱讀『齊瓦哥醫生』,為了聽見「內在的音樂」,為了維持對於真理的嚮往,為了瞭解交響曲和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楊照
* 黃昏散步的路上,一株紫薇花開了。很嬌艷的粉紫,輕盈柔細如蕾絲花邊的皺褶,在風裡輕輕搖曳。
唐宋的宮廷裡好像很愛種紫薇,早朝或散朝後,官員就在紫薇花下草詔、準備奏章,或無所是事,看庭院深深,看歲月裡的曙光或夕陽餘一寸 ,無聊時就以紫薇詠唱寫詩,留下很多文人與紫薇的對話。
我最喜歡的是白居易的「直中書省」裡漂亮的句子「紫薇花對紫薇郎」。紫薇對應天上星宿,當時中書省稱「紫薇省」,翰林學士稱「紫薇郎」,官署如星,官名如花,生命如星辰,也如繁花,大唐風光,可以這樣跌宕自喜。能藉著夏日餘光與盛放的繁花對話,也可以矜持喜悅生命的華美貴重吧⋯。
紫薇花期長,夏至過後,小暑、大暑,大疫一時不歇,山居歲月,息交絕遊,每日就循暮色來多看看兀自綻放的紫薇⋯⋯。—-蔣勳
* 痛苦並不總該被遺忘,它復習的意義和成長的可能性。
如同生命中的每個時刻都可以獨立出來,每一種痛苦都在看似無關的位置上各司其職。當我們沈溺在任何一個痛苦之中,總會擔保這一定是最痛的一次,可偏偏又無法預測下一次的到來……如若從生命發展的角度來觀測,是否又能演繹出更多關於「痛苦」的智慧和秘密?——-蘇菲.卡爾
* 我祝福你,願你經得起長久的離別、種種考驗、吉凶未卜的折磨、漫長的昏暗的路程。依照你的意願安排生活吧,只要你覺得好就行。——帕斯捷爾納克《齊瓦哥醫生》
* 我不要漫無節制的愛,它不過像冒著泡沫的酒,轉瞬之間就會從杯中溢出,徒然流失。——-泰戈爾《採果集》
* 她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種思緒都變成了收藏:生活被碾磨成塵埃,也就是沙。——卡爾維諾
*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林語堂
——-圖片來自陳威明副院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介紹 訪問作者:辛意雲 內容簡介: 論語──給我們安心、安身、立命。 孟子──給我們性善民本的處世哲思。 孔孟之道以「人與人性」為主體, 自我覺醒以及生命覺醒, 進而享有來自生命的悅...
「莊子語錄」的推薦目錄: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黃偉駿 Steph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交人交真心! 莊子9個識人“原則”,你學會了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莊子名言解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莊子名言解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老子名言、莊子逍遙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老子名言、莊子逍遙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莊子10大經典語錄,感悟天地人生,每一句都能“電”你-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莊子的三條魚,道出3個成功定律,看懂能少走10年彎路!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莊子名言白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莊子語錄 在 莊子名言白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莊子語錄 在 黃偉駿 Steph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有一個音樂家叫John Coltrane,他從小就宅味十足,若有個北卡羅來納州阿宅大賽,他一定是冠軍無疑。阿宅柯川年紀漸長,慢慢看得出來一代大師的樣子了,他能夠吹出別人難以複製的複雜樂句,以別人望塵莫及的速度。而且他為了要完成他的目標,他犧牲了所有同年齡人會有的玩樂,包含自己的健康···歷經了千辛萬苦,他終於蛻變成為一代大師。」
「···當電視上在放映Coltrane的傳記影片時,路邊有兩位音樂家— 阿蜩跟阿鳩,在嘲笑著:『他搞那麼辛苦幹嘛?像我們這樣,吹幾個音符交代過去,不也是音樂,不也是一樣下班領錢嗎?何必還要另外花那麼多時間練習呢?」···
上面這個寓言故事在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像Coltrane那樣沈得住氣,專心致志,而不是像阿蜩跟阿鳩那樣膚淺···
是這樣嗎?
這是讀《莊子》的時候,會一直自問的一句話。
時隔三年再讀《莊子》,發現《莊子》是一本,一不小心就會「輕鬆讀過」的書。
《莊子》裡面有很多寓言故事,所以很容易不經意的,順順的就讀過去了。但事實上,它隱藏了很多「小測驗」在裡面··或者說,「照妖鏡」吧!
許多你以為「理所當然」的想法,經它這麼一照,其怪異之處都會一一顯現出來。
如果你想忽略這些顯現,想繼續閱讀,就會開始卡關,開始覺得:怎麼愈讀愈不懂?《莊子》到底想說什麼呀?
我也發現,東西方古老的靈修法門,好像都會內建這樣的「照妖鏡」:在東方有老莊、禪宗,西方有沙漠教父的靈修傳統。
而這些傳統,其實都是在給這個世界,指出一種自由,一種超越:
「···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莊子.山木》
「道流!爾欲得如法見解,但莫受人惑,向裏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羅馬書》- 12:2
···讓我們回到前面的那則寓言故事。你會怎麼看待它呢?
而你的解釋,是讓你的生命更開闊了,還是更拘束了?
6/5,下午2:30~4:30
我將分享我所看見的莊子,以及在欣賞音樂上的聯想!
喔對了,聽這個講座,你不需要事先做任何準備···只要記得報名,按時出現就好啦!
(因應疫情,講座已改為線上方式舉行。屆時將透過Google Meeting進行:報名繳費後,主辦方將寄會議室連結給與會者。)
(Google Meeting使用方式:註冊Google 帳號後,於電腦可直接點擊連結開啟會議室;行動裝置可下載Google Meeting App,於App中輸入會議室號碼即可參與)
活動購票連結:
https://reurl.cc/YWg97L
莊子語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不經不覺又過了5年,今天進入85歲了。5年前,我開始了《世道人生》的專欄,今年,我告別這專欄。
今天,我在實體上,一個人過;精神上,就把過去幾篇與生日有關的文章在這裡重刊,算是與讀友談天,一起過生日吧。
八十自述
(發表於2016年4月13日,已收入《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中。)
我出生於1936年廣州。童年經歷戰前香港、淪陷的上海南京、戰後的上海北平,動亂中於1948年來了香港,在這裡穩定生活了68年。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
在左派中學畢業,1955年進入親共出版社工作,在那裡得到知識的成長,1956年第一次在《文匯報》文藝版投稿獲刊登,從此走上編輯寫作之路,畢生沒有轉行。一個甲子了。
人生最大的改變是在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它開始時是一本左派背景的刊物,其後轉變成獨立的刊物。我也從一個服從中共領導的文化人,轉變成一個具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我創辦了這刊物,擔任總編28年3個月,實際上也是這刊物創造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認識的改變,也沒有我下半生的事業,包括停刊後的寫作。
有黨派背景的報刊把報刊視為宣傳工具,講「立場、觀點、方法」,立場是第一位的。宣傳品不是以報導事實為主的媒體,不是監督社會尤其是監督掌權者的媒體,而是要把黨派的政治觀點和政策措施向讀者灌輸的媒體。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向讀者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裏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編者也是讀者、作者之一。我堅持開放園地,以文章的質素而不是以立場作選稿準則,終於不為左派所容;也因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不斷從自我反省得到拓展。卡爾·波柏的「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認識上固然需要不斷地糾正錯誤,但在明確媒體必須尊重事實、一切讀者關切的事都要如實報導,一切只要是充分說理的好文章都不拒絕刊登,這些基本價值觀卻必須堅持。由於在1970年自主決定報導海外的保釣運動,受到周恩來的關注,我也因此與中共香港工委有過比較緊密的聯繫。其後由於我100%堅守原則,而被掃地出門,但也因此給了我機會,去開闢獨立自主的媒體生涯。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一句話。堅持100%,難關挺一下就會過去;堅持98%即表示你在名利權面前放棄自己2%的堅持,但放了2%就會繼續放,終於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人生有許多時候要妥協,但既選擇媒體工作,那麼堅持不做宣傳工具就不能有2%妥協;堅持一切公眾關切的事都如實報導不能有2%妥協,寫政論須以事實為根據和忠於自己的認知也不能有2%妥協。就這樣,我見證了中國抗戰以來的變遷、文革、民運,台灣民主運動,香港則從九七問題出現到現在的所有階段,報導和評述這些變化幾十年。
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
(發表在2019年4月9日的文章,記下對我人生最有影響的生日禮物,就是父親在我16歲生日時送的《魯迅全集》。)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是現代人寫的文章嗎?不。這是100年前,1918年11月15日魯迅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隨感錄三十八〉,後收入他的文集《熱風》中。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甚麼魯迅的時論文章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甚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共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我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約略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迹,紙頁也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27年6月15日初版,民國37年12月15日三版的版本。民國27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兩年。全集20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我通讀了全集前十冊,後十冊的譯作讀了一部份。
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後來認識雜文家羅孚先生,他說他是吃魯迅的奶長大的。我想我也是。我甚至認為,只通讀魯迅,就兼具國學與西學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寫作能力。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魯迅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魯迅是我思想和寫作的基礎之一。
鼠年的生辰雜感
(取自2020年4月13及14日的文章與網誌。)
農曆3月22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好與我的新曆生日只隔一天,是4月14日。
我生於1936年,鼠年。回顧我生平經歷的所有鼠年,對我的人生都有意義。出生那年,是抗戰前夕。1948年,在中國內戰中,父母帶我從北平重回香港,由此在這裏開始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的人生,我有了香港人的身份,儘管許多年後才對這身份有認同感。1960年,結婚,太太在大陸寶安縣教書,我們分離兩地直到1974年她重回香港。1972年,我辦的《七十年代》在左派陣營中崛起,那一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一些要人,體會到的卻不是中共官方想要給我們的觀感。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開始面對表面明朗實際上卻灰暗的未來,社會從此開始了新的、延綿至今越趨激烈的矛盾。1996年,主權轉移將臨,港督彭定康預言,「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2008年,與我相伴超過半世紀的妻子離世,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惱中。2020年,香港繼反送中的絕望抗爭之後,來到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代。香港也在這一年實現告別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
人說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不過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坎,並非應驗在所有人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毋須戒懼。但對於我來說,鼠年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關口,悠長歲月中的每一個鼠年都像是一個里程碑。或者如弘一法師遺言所說的「悲欣交集」,悲是悲眾生,欣是欣幸走了過來,欣幸在自主命運中有新的覺悟。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老朋友同我慶生。今年最冷清。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悶?會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孤獨與寂寞不是同義語,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反而許多朋友一起鬧鬧哄哄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寫作人大都孤獨而不寂寞,一個人在那裏思想飛揚,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昨天看港台的視點擂台,兩個年輕人黃之鋒和民建聯的林琳一對一辯論,糾纏着一個問題,甚麼是幸福?好像各說各的,沒有定論。
現代人的所有人文思想都從來沒有超越過古賢,而只是不同角度去解讀古賢。幸福的定義,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一語道破:「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人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的匱乏,而且是在物慾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奴隸:權力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色慾的奴隸。
自由並不等同於行動上的自由。自由的意思是自主,是為自己的準則而活的藝術。
×××
今年的生日,我也懷想到去年(2019)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朋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敏儀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Vera Lynn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以文字或聲音相見。
莊子語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介紹
訪問作者:辛意雲
內容簡介:
論語──給我們安心、安身、立命。
孟子──給我們性善民本的處世哲思。
孔孟之道以「人與人性」為主體,
自我覺醒以及生命覺醒,
進而享有來自生命的悅樂,開展智慧。
儒家思想是一種代代更新的思想,
為現實人生尋求最適當、最廣闊的生命位置。
我們要如何了解傳統經典,從中汲取智慧?
閱讀這門技藝,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思索解讀。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只可落實於現代或當下,
亦可見其在時間脈絡中不朽的刻痕。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提出人生中七本重要必讀之書,因傳統思想從中貫穿,可以認識中國文化與學術,極為重要,但一般大眾又該怎麼讀?
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由熱愛閱讀的辛意雲老師親自為讀者大眾解惑,特以三冊,獻給讀者作為人生必讀的案頭書。
作者承接錢穆先生提出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包含:《論語》、《孟子》、《莊子》、《老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將這七本經典深入剖析,供讀者作為人生的閱讀參照。作者曾受邀講述此系列課程,深入剖析,如今因應廣大讀者的期盼親自重新編寫增訂,十分精闢而珍貴,期望能為讀者解惑之外,更可讓大眾理解傳統文化的奧祕,並落實於現代生活。
此系列共約五十萬字,預計分為三冊出版,第一冊為《論語》、《孟子》,第二冊為《莊子》、《老子》,第三冊為《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讀者可依序閱讀,貫串七書之思維邏輯。傳統經典以新眼光新視界展讀與理解,更可見其雋永及現代性。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共三冊: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
2020年新書預告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莊子、老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2)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3)
第一冊:《論語》、《孟子》建立了「人學」。
第二冊:《莊子》、《老子》看見生命自由的真諦。
第三冊:《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了解宇宙與生命的內在秩序。
作者簡介:辛意雲
師承錢穆先生,現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長期宣講儒學及其精神、中華文化,希望能讓大眾的日常生活,享有傳統國學之美,體驗古人所展現的生命情調。曾參與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製作。2008年接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新竹IC之音廣播電台的共同邀請,開設《論語辛說》節目,以深入淺說的方式詮釋孔子語錄,頗受各界好評。2010年獲得第十四屆台北文化獎,爾後陸續推出《論語辛說》、《莊子辛說》、《墨子辛說》、《老子辛說》系列有聲作品。
長期在台北藝術大學授課,也長年指導建國中學國學社達四十餘載,講說國學經典,致力開啟學生的心智與潛能,讓學生在生活節奏快速的現代,仍能體會傳統文化的底蘊,開展智慧。著有《辛老師的私房國文課:從經典中學習生活智慧》、《辛老師的私房美學課》等。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莊子語錄 在 莊子名言解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9月18日· 我們從老子的《道德經》與《莊子》中整理了20 個和工作、人生相關的成語,讓大家在日常中體會道家哲學:順應自然、不受世俗規範與名利影響, ...庄子名言精 ... ... <看更多>
莊子語錄 在 莊子名言解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9月18日· 我們從老子的《道德經》與《莊子》中整理了20 個和工作、人生相關的成語,讓大家在日常中體會道家哲學:順應自然、不受世俗規範與名利影響, ...庄子名言精 ... ... <看更多>
莊子語錄 在 交人交真心! 莊子9個識人“原則”,你學會了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創業家驚點語錄, profile picture. Join ... 莊子9個識人“原則”,讓你更好的看清身邊人! ... 此粉絲專頁單純心情語錄分享,非郭台銘本人經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