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者最不想過的節日又來了😅
看著網路及店家舉辦一堆活動
可是偏偏緣份就是還沒到...
小婷初次來診就是諮詢 #凍卵療程🥚❄️
因為發現兩邊卵巢都有「巧克力囊腫」,可能需要手術
加上目前未婚,害怕未來生育功能會受影響
35 歲的她,總共經歷 2 次療程:
第一次療程👉🏻冷凍了 10 顆卵子(小婷查查資料,跟我諮詢生育規劃後,覺得好像不太夠)
第二次療程👉🏻再冷凍 10 顆卵子
小婷也不吝分享術後感想
「#凍卵手術是送給未來自己的珍貴禮物,現在覺得自己不用跟時間賽跑了,真好🥰!」
這些寶貝卵子將被好好保存
期待小婷找到 Mr. Right 的那一天💖
-
🔎機智補給站🔎
#該凍幾顆卵呢?
一般依女性的年齡建議凍卵顆數
參考文獻統計數據,若 80% 機率可「至少生 1 個寶寶」
年齡與卵子顆數的關係如下:
35 歲以前 / 14 顆
36~37 歲 / 16~25 顆
38~39 歲 / 30~35 顆
40 歲以上 / 50 顆
若以小婷的例子來看🙋🏻♀️
35 歲的她冷凍 20 顆卵子,成功生下一胎的機率就增加到 90%,甚至有 66% 機率可以 #生兩個 喔!
*參考資料:R H Goldman et al. Hum Reprod . 2017
小提醒👩🏻⚕️這個數據只是統計結果,實際在診間,我們會評估每個人的狀況給予建議喔~
-
如果您正在觀望、想更了解凍卵;或已決定凍卵,想深入諮詢
都歡迎來診聊聊喔😊
-
結尾還是要祝賀一下 #七夕佳節愉快😂
有伴的就盡情甜蜜吧~沒伴的趁現在趕緊享受自由啊💪🏻
-
線上掛號:https://reurl.cc/83Od9y
-
試管嬰兒補助方案
申請補助:https://bit.ly/3w4qcwk
諮詢專線:0965-285-602、0965-285-603
-
#無論有沒有情人都要快樂
#七夕
#凍卵
#凍幾顆卵子才夠
#凍卵給自己一份禮物
#宜蘊生殖醫學中心
#宜蘊醫療
#機智女醫廖娸鈞の好孕基地
未婚凍卵補助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少子化解方:打擊低薪,幼托公共化,不孕加凍卵!
蔡政府丟百億補助搶救低生育,並提出增加產檢次數,延長育嬰假,增加不孕症補助等三大解方。
但大撒幣就能催生嗎?對症下藥解決少子化,更重要的是打擊低薪,幼托公共化及不孕加凍卵補助。
1⃣️打擊低薪「#敢婚敢生」
低薪造成年輕人不敢結婚也不敢生小孩。解決低薪問題,政府應帶頭加薪解決軍公教薪資倒退二十年的問題。勞工薪資不漲也二十年了,政府應要求企業配合經濟成長,企業獲利比率加薪。基本工資也必須再度調漲,以帶動國內加薪風潮。
2⃣️托育及幼稚園公共化「#想生敢生」
行政院的生育政策,只針對0-1 歲幼兒,無法解決年輕父母的憂慮。我主張 #新十二年國教,從0-12歲不中斷的托育加幼兒園,再到國小公共化的政策,減輕家長育兒的負擔。
3⃣️不孕加凍卵「#想生能生」
擴大已婚夫妻「人工生殖補助」是政府一定要執行的政策。但除了已婚夫妻,面對晚婚造成錯過生育年齡的問題,更應該針對34到40歲未婚女性,推動「凍卵補助」,讓想生育的女性有更多選擇,紓緩少子化的危機。
真正解決國安危機,政府要有決心與魄力,把人口紅利找回來,臺灣的下一代才有未來!
未婚凍卵補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於改善 #少子化 的討論,有社會福利層面、也有女性層面
因為小孩的出生和成長,是需要醞釀的
所以生育政策比長照,更不容易立竿見影
生育政策就算一步到位下去
5年到10年後才會看見人口增長的效果
這就是為何在政策上,注重生育不容易上檯面
對執政者任期內的效益並不高
只能每次吵過一次而轉移焦點
--
那至少,我們要一次到位的生育支持政策有哪些?
摘錄一下討論內容,大致4點
1. 針對不孕症的人口,要放寬補助
這是中產階級之痛,在這女性也要拼事業的年代
很多都是過了36歲以上才遇上真正相愛的另一半
也在家庭經濟穩定下才求子生產
40歲以上來不孕症門診在所多有
但是顯然消費力上力有未逮
在以色列,因為他們的國情
對於所有家庭都有公立醫院不孕症服務補助的
(但是,這前提是以色列人民40-50%收入繳稅的全民福利制)
2. 對女性推廣凍卵是未來趨勢
其實不應該把凍卵當成是女性的“後悔藥”
而應該是要推廣的趨勢
現代女性在年輕時不想生育
可能沒有穩定對象、事業也需要衝刺
但是達到經濟高峰與家庭穩定時
大概都接近40歲了,如果當初有凍卵過
那就不用花費大幅預算重複受抽卵之苦
3. 公共托育、企業彈性工時與托育中心需執行
沒有托育是對育兒家庭最可怕的待遇
叫他們生,衝個生育數字好看
小孩子的營養健康自己帶
根本無良榨乾了自己的勞動人口
4. 領養,與社區育兒互助制度推行
在有些專家眼中
當這個時代,99%資本走向1%人口的未來
我們已經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的出生
是我們想像中的典型家庭
有些可能未婚生子,這些孩子需要友善領養制度接應
當然我們保留墮胎的權利
只是真的在完善家庭下出生的生命
在進步國家只會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因為經濟優渥的族群,為保證孩子未來有的人生品質與財產繼承
就會有 #自然節育 的情況
我們可能要更專注那些經濟相對不優勢的族群、甚至非典型族群
孩子出生,我們要有資源接應,也想有後續足夠養育資源
否證就是墮胎掉,不然一生出就下流社會,我們也太不負責任
出生不佳,我們可以給有能力領養的家庭
這樣孩子的人生起始點也有起碼的公平
在社區育兒制度方面
因為我們脫離了農村時代
養小孩的壓力完全由小家庭承擔
要打破這限制
以色列有社區每四個家庭,就有輪流養育的制度
這是可以參考的
但是就要有地方政策推動
其他像是有友善的婦女哺育環境
(有些公司哺育空間居然是玻璃會議室)
也是要繼續要求的
—
過了10年,透過主播邀約
沒想到可以與醫學院的老師 曾啟瑞教授 在這平台相見
就是他在提倡應該要提升不孕症補助
來幫助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
催促政府用對力氣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的政策裡,太多惠及老人
我們對於年輕人口與生育率要求
相對較多、又不友善,確實是事實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應該要變了
如果什麼都要依賴健保,我是希望老人的補助要越來越限縮
多一些資源給予年輕世代人口與生育率補助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