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件器物的盤面以大龍首為中心,龍的雙眼炯炯有神,身體隨著圓形的盤面蟠繞。盤面上,還有夔龍、魚以及小蛇;盤緣則環繞著魚紋、夔龍紋以及鳥紋。...
夔龍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銅為範】
將銅器作為模仿的對象,是乾隆皇帝提倡,避免流於俗套的因應之道。媒材包括玉、竹、掐絲琺瑯等。仿製的銅器類型,以鼎、尊、壺為主。
這件〈獸面紋貫耳壺〉,由上至下共六層圖飾,口沿下和腹部飾獸面紋,頸部和圈足分飾左右對稱的夔鳳紋。紋飾繁縟卻莊重肅穆,呈現典型的商代晚期風格。乾隆時期常以竹仿青銅器,院藏一件〈竹雕獸面紋貫耳壺〉,便是仿青銅貫耳壺造型而成。通器陰刻獸面、夔龍及回紋,雕工精緻,造型古雅,是乾隆時期仿古作品的實際案例。
***********************
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
展期:2020-12-01~
陳列室: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304
Appraisal of the Past: The Imperial Bronze Collection during the Qianlong Reign
Date: 01.12.2020-
Gallery: 304, Exhibition Area I (Northern Branch)
夔龍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是「三姓家奴」卻因勸蒙古放下屠刀,保留中華文明成了英雄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自古名相,秦之李斯,漢之張良、蕭何、曹參,蜀漢之諸葛亮,前秦之王猛,唐朝之房、杜,宋之趙普、寇准,元朝則非耶律楚材莫屬。耶律楚材乃遼人,先侍金,又奉元,典型的「三姓家奴」,然而他的思維超越了種族與國界,憑一張儒生之嘴與佛家之心,不知從蒙古人的屠刀下救下多少生靈,其胸懷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得到的。
國破家亡,雖「三姓家奴」而不恥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皇家血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東丹王耶律倍的八世孫。不過,耶律楚材生活的年代,遼國早已滅亡了,被金取代。耶律楚材的父親耶律履,做了金朝的尚書右丞。耶律履老年得子,花甲之年才生了耶律楚材,老人家非常高興,對人們說:「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前兩句沒問題,最後一句在那個時代就有點「大逆不道」了。預言孩子將來必定成材可以,但為異國用,就有了不效忠金朝的嫌疑。只不過,耶律履懂風水學,他的預測被時間證實是對的。而且,楚材這個名字,也有個典故:「雖楚有才,晉實用之」,楚國的人才被晉國使用。金國的人才最終被蒙古帝國使用。
耶律履預言了孩子的前程後不久就去世了,死時小楚材才兩歲。耶律楚材的幸運之處在於,他有一個好母親。楚材的母親楊氏是個有文化的人,對楚材進行了良好的教育。後來,楊氏又將楚材送到了顯州書院,經過系統的學習,耶律楚材「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金章宗徵召授予掾職,接著擔任了開州同知的職務,後因為留守中都,被金朝丞相完顏承暉任命為左右司員外郎。成年後的耶律楚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成為顯赫一時的人才,乃至引起了成吉思汗的注意。
沒有成吉思汗的崛起,可能耶律楚材在金國會不斷得到陞遷
如果沒有成吉思汗的崛起,可能耶律楚材在金國會不斷得到陞遷,大有可能成為金國名將良相的可能。可惜,他遭遇到了亡國之恥。遼國在金國與南宋的夾擊下滅亡,這次不幸落到了金國的頭上,南宋又與蒙古人合作夾擊金國,成吉思汗的大軍攻破中都,金國滅亡了。才華橫溢的耶律楚材成了亡國奴,成吉思汗點名要見他,這讓耶律楚材很糾結。去見成吉思汗,他並不怕被處死,而是要擔「貳臣」之名;不見吧,惟死而已。南宋的文天祥不就是誓死不降,最終被殺的結局嗎?經過反覆考慮,耶律楚材決定投降成吉國汗,因為他認為,當今世界亂世,唯有成吉思汗的拳頭才是最硬的,唯有他才有能力實現統一。
耶律楚材背著「三姓家奴」的罵名,走馬上任了。
刀下留人,蒙人屠刀下誓救生靈
耶律楚材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卻不得不跟著成吉思汗南征北戰。在遠征花剌子模的諸次戰役中,耶律楚材親眼看到大量城市被屠滅,無辜的百姓遭受兵火的洗禮。他在詩中寫道:「寂寞河中府,連甍及萬家。葡萄親釀酒,杷欖看開花。飽啖雞舌肉,分餐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礙過流沙」。於是,他決定採用自己的辦法,勸說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人「好生止殺」。
第一次成功的止殺是在東印度,征伐途中遇到一隻不知名的瑞獸,成吉思汗問其名,耶律楚材藉機發揮:「此瑞獸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語,好生惡殺,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願承天心,以全民命。」,最後的結果,成吉思汗班師回國,戰爭在碰到一隻野獸後突然結束了。
耶律楚材死時,不管是蒙古人,還是金國人,還是宋朝人,都「哭之如喪其親戚」。
第二次成功的止戰止殺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大汗窩闊台繼位,速不台攻滅了金國的開封,為了報復金人的抵抗,速不台打算按慣屠城。耶律楚台得知情況後,心急如焚,緊急向窩闊台諫言不要屠殺,如果不屠城,按他的辦法實行,每年可拿「銀五十萬兩、絹八萬匹、粟四十萬石。」作為交換條件。最終窩鍋台下令放了開封府的百姓,147萬人得以倖免蒙古人的鐵蹄踐踏。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曾有近臣向窩鍋台進言,將中原之地化為牧場,漢人沒什麼用,應全部斬盡殺絕。耶律楚材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如果按照這個辦法,那整個中國將變成人間地獄。耶律楚材緊急上書:「夫以天下之廣,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為耳,何名無用哉?」、「將士暴露凡數十年,所爭者地土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耶律楚材的主張最終得到了窩闊台的認可,禁止屠城成為慣例。
耶律楚材死時,不管是蒙古人,還是金國人,還是宋朝人,都「哭之如喪其親戚」,為何?因為耶律楚材經常為百姓而哭求,請蒙古人放下手中的屠刀。楚材雖沒有完全禁止住大屠殺,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他的諫言倖免於難。《新元史》記載說: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踐刈於戎狄,皆夫人之力也。
勸蒙漢化,為中華留下文明火種
元滅金、宋,對於漢人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蒙古人的鐵蹄所過之處,死傷無數,數千萬人死於戰火,如果沒有耶律楚材,農耕文明或被遊牧文明所取代,造成歷史的大退步。也很有可能,中華文明到元朝時滅絕,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一樣。還好,中國出了個耶律楚材,而成吉思汗也非常認可耶律楚材,他對窩鍋台說:「此人是天賜我家,以後軍國庶政,都可以委託於他。」,窩鍋台大汗也確實聽了他父親的話,曾說過「非卿,則中原無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窩鍋台非常重視耶律楚材的諫言,雖然未做到言聽計從,但依靠耶律楚的努力,對遊牧習俗的蒙古人進行了漢化改革,保留下了寶貴的中華文明火種。
耶律楚材自小受漢文化影響,「吾君堯舜之君,吾民堯舜之民,此其志也!」,他曾經做詩述志:「干戈未斂我傷神,自恨虛名誤此身。否德詎能師百辟,微才安可步三辰。箕裘謾嘆青氈舊,勳業空驚白髮新。安的夔龍立廊廟,扶持堯舜濟斯民。」,其中「安得夔龍立廊廟,扶持堯舜濟斯民」正是傳統漢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寫照。
受到窩鍋台重用後,耶律楚材「定製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遊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完全照搬了漢人的社會管理方法,使蒙古貴族由適應遊牧文化逐漸向適應農耕文化過度。這套管理辦法到了忽必烈時代,達到頂峰。當然,蒙古人漢化很淺,但如果沒有耶律楚材,中原文明很有可能就此滅絕。正是因為有了他的漢化改革,元朝皇帝「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宋朝雖然亡了國,但卻未亡天下,只是一個正常的改朝換代罷了。到了明朝時,漢人得以復國,開啟了另一個漢人輝煌的時代。
耶律楚材生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我們不應以今人狹隘的眼光去看他。甚至,他的眼光超過了今天的我們。耶律楚材對世界的認同,對天下的理解,眼光更深更廣,並不拘泥於中國。他幻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蒙元變成歷史上最輝煌的堯舜盛世時代。雖然他最終沒有實現他的理想,但正是因為他的努力,使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王朝。中華文明的火種通過馬可·波羅,傳到了歐洲大地。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三姓家奴 #耶律楚材 #蒙古人 #遊牧民族 #成吉思汗 #元朝
夔龍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件器物的盤面以大龍首為中心,龍的雙眼炯炯有神,身體隨著圓形的盤面蟠繞。盤面上,還有夔龍、魚以及小蛇;盤緣則環繞著魚紋、夔龍紋以及鳥紋。

夔龍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烏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時烏鎮是”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隸屬浙江省嘉興市桐鄉,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離上海有140公里。烏鎮是典型的江南地區漢族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一期景區面積約0.46平方公里,保護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是中國著名的古鎮旅遊勝地。景區游程達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工程全部完工後,東柵景區占地面積約為0.9平方公里,設有十多個景點。西柵位於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並有公路直通江蘇、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十分便利,與東柵以旅遊觀光為主題不同,西柵打造的是商務旅遊、休閒度假為主。西柵景區占地3.4平方公里,縱橫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數均為全國古鎮之最,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築25萬平方米,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度達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餘。景區北部區域則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濕地。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中外。宋朝太平興國初年,節度使孫承祐建七層浮屠。嘉祐中改「普明禪院」。紹興四年僧法遷重建。明朝洪武、永樂、嘉靖、萬曆各帝都重修寒山寺。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清道光年間,寒山寺發生全寺僧侶香客140多人為方丈祝壽時誤食毒菇死亡的意外,以至香火一度中斷,直到數年後方得重建。近年,各地遊客,特別是日本、韓國遊客經常專程在新曆元旦、舊曆除夕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同時,一些媒體也通過直播新年鐘聲給予了關注。據日本帝寶博物館(今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股野琢在1908年記載於《葦杭遊記》的說法,寒山寺的唐鐘疑似在八國聯軍時被匪徒掠奪,被日本人大隈伯輾轉賣到日本,後遭富山縣某不識貨的寺院熔鑄新鐘。1905年江蘇巡撫陳夔龍向日方索討,調查後發現無鐘可還的日方只好含糊其詞,於翌年鑄新鐘相抵。寒山寺現有兩口百年老鐘, 一為陳夔龍主導製造的大鐘,另一為1906年日本製造的殿鐘,鐫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銘文。2007年,寒山寺設置了在武漢鑄造的一口108噸新銅鐘,銅鐘高8.5米,口徑5.2米,鐘面鐫「古寒山寺」四個大字和《妙法蓮華經》經文。另有鐘樓,目前開放給參觀民眾體驗昔日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惆悵悽涼之感。因其寺的聞名,甚至在中日戰爭當時,李香蘭在自己出演的「支那之夜」裡的歌曲「蘇州夜曲」中的歌詞「鐘が鳴ります/寒山寺(響起的鐘聲迴盪著/寒山寺)」亦有提及。

夔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臺,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在累積財富後,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林回公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古厝座落「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吉地,採「坐東北朝西南」之建築方位,距今約200多年,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遭到拆除的命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方得以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古厝1986年自四維路拆遷重組于濱江公園,即脫離原有的地理風水環境,昔日古厝分金線正前方原以蟾蜍山巒頭作為『風水案山』,是完整的傳統民居風水地景,前有案山,左右有青龍、白虎護砂圍蔽,半月水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明堂」,今日閩式庭園為再現古厝的風水地景,於正前方形塑象徵案山巒頭的假山「顧渚茗山」,明堂左右以微凸草坡包被中央明堂腹地,以之重現彌補古厝的風水地景象徵。古厝外顯閩南建築形式,庭院周圍園林講究自然而然,雲水自在之造景理念。蜿蜒曲折間,或見山水應和;飛石築道, 或見怪石嶙峋,野景成趣。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幽遠不盡的空間形塑,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怡情養性不在話下,是市民朋友日常生活的後花園,更是近悅遠來,結伴賞遊的最佳首選。月眉池造型正如其名,為中國風水聚寶收納的最佳型制,具有防禦、防火、供水、降溫等功能,並替古厝環境生色不少。月眉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明堂」。古厝外埕鋪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之壓艙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安泰堂大門的門枕石、門墩與門臼,均由整塊石材雕成,各門設暗鎖。青斗石柱上對聯:「安宅惟仁知其所止,泰階有道奠厥攸居。」左右雋有福、祿兩字門印。古厝的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作法,屋脊燕尾曲線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凹壽三川門雕飾為內凹三門式結構,兩側有壽桃圖像的對聯框;門牆的左上方刻有花瓶、水果、煉丹爐等;右上方刻有官印、令旗、盔甲等,以代表文武雙全。屋簷下雕有飛鳳雀替、垂花吊筒、古琴和夔龍等吉祥象徵。斗拱是中國建築最重要的特色,具有防震功能。古厝的木材大都採用福州杉,石材則採用觀音石。各結構上則以榫頭互相接合。正廳門廳上方之「員光」,刻有桃子表長壽、石榴表多子多孫、荔枝表富貴、佛手表吉祥。內埕內護龍絛環上刻有吉祥圖像,其中刻有「道光通寶」的字樣銅錢,更可以肯定是建於 清道光年間。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大園區的民航機場,為中華民國的國際客運主要出入地及國門。此外也是臺灣本島地理位置最北機場。1979年2月26日啟用時的名稱為「中正國際機場」,2006年10月改為現名。經營機構為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由於世界各國與臺北之間的航線大部分在桃園機場起降,其使用臺北的機場代碼,各國航空公司的航點標示亦常以「臺北機場」或「臺北桃園機場」(Taipei-Taoyuan)稱之。其與臺北市區之間有高速公路相連,聯外捷運系統亦已完工等待啟用。相較於臺北另一個聯外機場——松山機場,桃園機場專營國際航線、且僅供民航使用(松山機場為軍民共用)。根據2015年的統計,桃園機場是世界客運流量第44高、以及貨運流量第10高]的機場。

夔龍 在 故宮精品- 【小編要發問】 什麼!?夔龍不是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古文記載,其實「夔龍」並不是真正的龍,牠被傳為是上古時代的一種怪獸,《山海經》中有一段關於夔龍的描述:「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