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是有必要請《 臺北設計獎 TIDA 》背後的承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出來說個明白。
.
一個設計獎究竟應該要有怎樣的定位?端看主辦與承辦單位的格局與視野,綜觀之前的《臺北設計獎》主視覺,每年都會有些許改變,可以發現該獎項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視覺規範,每年都會生出一張主視覺海報,再將此主視覺延伸成各種視覺應用。
.
在我的認知當中,大部分的設計獎都是固定一個主要LOGO,除非遇到獎項定位重整,或是經過一定年份,才會有重新設計獎項LOGO的狀況出現。而國內的三金典禮獎項可說特例,每年都會有一張所謂的主視覺出現,再從該主視覺延伸出當屆的VI計畫,不過這種狀況也漸漸也改變中,金曲獎前幾屆開始,由顏伯駿設計好的「GMA」三字成為金曲獎的標準字,目前每一年都會沿用來搭配當屆的主視覺,金鐘獎也有跟進的現象。
.
每一年都會有不同的VI計畫,是因應每一年的獎項可能會有不同的主題,或者想溝通的議題,我覺得設計獎如果每年都有一張不一樣的主視覺來延伸,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做法,事實上《臺北設計獎》在2012年從《臺北工業設計獎》轉變為《臺北設計獎》後,每年也都會有些許改變,2018年增設共融設計獎、2020年增設循環設計獎等,都看得出來主辦單位希冀求新求變的精神。
.
台灣有許多能見度高的獎項、典禮都能給予平面設計師、動態設計師舞台,設計出非常挑戰大眾美感的視覺設計,但工業設計界在這幾年相對非常沈默,以往活躍於媒體的產品設計師幾乎都默不吭聲地埋頭做自己的設計(我明白大家辛苦),再者我知道有更多人在接中國設計案,為免在敏感時刻不小心講錯話,不如就低調過活,跟產品設計有關讓人振奮的新聞已經越來越少。
.
《臺北設計獎》過去以工業設計為主,幾年前開始把視覺傳達、社會設計等分類都慢慢納入評分範圍,但仍不脫以工業設計獎項為基礎的事實。從過去主視覺設計的演變你也看得出來,2012年之後的設計明顯變得活潑,每年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風格轉變,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這樣的視覺呈現,其實鮮少出現在工業設計掛帥的獎項中。
.
也因此看到今年2021年的主視覺,不管網友怎麼說,坦白說我是興奮的。#很明顯在挑戰大眾對美學的認知水準,目的性明確,勢必會造成討論話題(實際上也真的造成),更多人開始注意「居然有個《臺北設計獎》?獎金還這麼高?」這不正是這個視覺設計成功的地方?(一開始3.8億的低級英文失誤就不提,那是內部設計師自己做錯,並非主視覺設計師所為)
.
然後我就看到主辦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在今天中午,於《臺北設計獎》粉絲頁出了一篇文,說要「#對今年的主視覺再度進行調整」,我就問,是有什麼好調整?調整成一個無聊至極的視覺讓大家過目即忘嗎?我就拿你們自己放在《臺北設計獎》網頁的文字來提問:
.
————————————————————————
臺北市政府致力於將臺北市打造成為一座具有設計遠見的城市,更鼓勵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把設計當成解決問題的工具,透過設計思維,解決社會大眾以及社會或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進一步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
————————————————————————
.
請「中國生產力中心」捫心自問,因為網友的不喜愛就如此乾脆地把經過正式評選會議選出的主視覺設計撤下來、甚至要求設計師修改,請問貴單位的「設計遠見」在哪裏?是否有鼓勵到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你們這樣的行為,是否能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我認為,身為一個行之有年的設計獎執行單位,貴單位的做法已然失格。
.
設計師 #葉忠宜 對此事在自己的FB也提出質疑:「臺北設計獎這樣讓此惡例一開,也讓設計師從此更輕易地陷入被民粹意見與高層霸道給綁架的危機,設計人不僅再也無法好好做事,尊嚴更是被踐踏一地。這已經無關設計好壞問題,更多的是程序的正義。」原本看見本屆走出新意的主視覺,已經報名參加的葉忠宜,看見主辦單位如此不尊重設計後大感失望,#並揚言要抵制該獎項,將繳交空白的設計作品。
.
#我支持設計師葉忠宜的行動,希望「中國生產力中心」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並對今年的主視覺設計師 Peter Chang 提出正式的道歉。
「中國生產力中心」如何看待臺北設計獎的品牌價值,端看接下來貴單位對公眾的回覆與作法。請三思。
在我的認知 英文 在 旅行沙舟 張J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文自學三部曲:1-《為什麼我們覺得英文會話很難?》
「張J,一個人出國旅行是不是英文要很好?」
「英文能力是不是要很頂尖才能進外商公司?」
在我的認知裡,答案是否定的。
要做到以上兩件事,你的英文不需要很頂尖,但必須具備「表達力」。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容易,恰恰是台灣人最不擅長的地方。其實,台灣人的英文字彙與文法能力普遍水平不差,很多人卻不敢開口說英文,原因很單純,就是沒有機會說而已。過去學校教育注重背誦與朗讀,鮮少讓我們自己動口。到了該說的時候,就深怕會說不好、怕犯錯、沒有自信,認為自己英文很差。但,我要在此翻轉你的觀念,其實你一點都不差。
你知道世界上最流通的語言是什麼嗎?答案很簡單,是英語。那麼,你知道全世界最多人說的英語是什麼嗎?
不是美國人的英語,更不是英國人的英語,而是「非母語人士說的英語」(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
目前全世界15億能夠使用英文的人口中,有超過11億是非英文母語人士。跟任何一個地球人用英文溝通,你最有機會聽到的,就是這種英文,這是世界的主流語言。
你可能會認為,母語人士說的英文是最標準、最好理解的,實際上卻恰恰相反。母語人士說話時,習慣使用大量的口語、俚語、簡語搭配含糊而快速的發音,若不是在地人,反而不易理解(我在紐約外派時就有切身體驗)。
相對地,非母語人士所使用的英文單字簡單、文法易懂,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一些小錯誤,但並不影響語意。忠實地用有限的能力傳達意思且易於被了解,是非母語人士溝通的一致目標。這一點,我在前公司的經歷感觸最深,荷蘭人說的英文要比美國人好懂多了。
所以,你應該看到重點了。說英文的目的不在於「不犯錯」,而在於「表達意思」。要知道,你也是非母語人士的一員,不用怕文法不對,嘗試用各種方式、各種字彙、各種手勢表達你心中的意思,說到別人懂為止。有了正確的心態,你就不怕開口說英文了。試想,今天若有個外國人開口向你借廁所,用中文說:「我...我要 馬、桶。」你還會計較他怎麼不說:「不好意思請問可不可以跟你借一下廁所」嗎?
我要再給你一劑強心針,為什麼一開頭我會說出國獨旅與進外商,你的英文能力不用很頂尖呢?因為我自己就是如此。
身為一個理工科背景的學生,英文從來不是我的強項,我也從未出國留學過,說的是一口帶有台灣腔的英文。所以,如果我能夠做到,你也一定可以。
根據統計,生活中常用的英文單字數量約有6000個,而台灣中學教育(高中職)所教授的英文單字數量為4500-7000個。所以,如果你受過中學教育,你已具備夠用的英文口說能力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只是開關沒有被開啟而已。
要開啟口說能力,必須有意識地練習,更重要的是,中學畢業後,我們便不再有機會被動接受英文教育,因此,主動學習就變得很重要。
刻意練習,是我英文持續進步的最大原因。
下一集,就來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自學英文,以及如何靠著「台式英文」的能力出國獨旅並進入外商公司的吧!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按讚留言,或分享給你認為可以幫助到的朋友。
#其實我們英文都很不錯
#差別在於有沒有勇氣說出口
_
《從工程師到暢銷作家的生命之路》
台中場 (2hr, 9/12):https://reurl.cc/odx2jQ
高雄場 (3hr, 9/20):https://reurl.cc/14oAyW
2030願景工作坊
高雄場 (9/19):https://reurl.cc/VX5OVN
台北場 (10/25):https://reurl.cc/VX5Ok5
在我的認知 英文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中國陷入苦難,我們都不該幸災樂禍。
2020年是個多災多難的一年,當台灣人民正開心於蔡英文連任總統時,接著馬上發生武漢肺炎的疫情,當政府第一時間作出應對與回應時,當時可是許多人嘲諷著大驚小怪,一個連感染人數跟死亡人數都低於流感的病毒,竟讓台灣政府如此緊張。
好不容易我們從這一波的疫情中防堵下來,世界各國與中國繼續在與病毒抗戰,接著六月的雨季來臨後,中國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各地災情不斷傳出,甚至有許多人民的性命與財產受到損害。
當有朋友私訊我說,中國的不幸就是台灣的幸運時,其實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我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該有幸災樂禍的心態,今天即使三峽大壩潰堤,中國造成嚴重的傷亡,我也不會有任何開心,畢竟我並不希望報應是來到人民身上,即使這可歸咎於人禍。
唯一我能有所欣慰的,就是至少中國的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比較」不會花費心力在武力影響台灣上,過去的威脅利誘我感到相當厭煩,也感到相當痛惡,即使我自己是非常討厭當兵的那段期間,但我其實是屬於徵兵派的路線,在我的認知,唯有足夠強大的兵力做防禦,中國起心動念要攻打台灣的機會就越小,我們不害怕戰爭,我們更該讓對方知道,身處防守方的我們,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抵抗,一旦膽敢侵犯,必然會讓他們承受相當嚴重的傷害。
話雖如此,我們雖然不該對中國的苦難感到開心,但我完全不能接受對中國有任何的資助,無論這是政府,或是要我自掏腰包的行為,先不提這筆款項最終到底是真正的落到災民身上,還是又成為政府高官貪腐的小金庫,過去我們捐款給日本時,政府到人民的念念不忘,對比中國我們的捐款踴躍捐獻時,換來的是網軍的惡意攻擊與人民的冷嘲熱諷。
要我捐錢換來台灣的不平靜,門都沒有。
中國政府向來有的是錢,有錢來收買譚德賽與WHO,有錢來享受荒淫的生活,有錢在世界各國養網軍、這時候要照顧自己人民時就說沒錢,要我們踴躍捐款,連它們自己中國人都不挺了,各個組織跟基金會早在六月時就不斷募捐,結果成效都相當低落。
自己中國人民都不挺,平常對我們耀武揚威的,我才不會這麼犯賤自己捐錢,更不可能鼓勵身旁的人去捐錢的。
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明明是人禍,卻塑造成是天災,藉此牟利,然後再來針對台灣進行攻擊。
試想,如果求學時期,有個人每天對你拳打腳踢言語攻擊,還會偷你的錢來用,有一天你聽到他全家車禍的消息,你會怎麼做?
我絕對不會跑去他面前跟他說活該,這是報應,即使我心裡是這麼想我也不會當面說出來,但要我捐錢幫助他甚至提供他協助。
完、全、不、可、能!
你、去、吃、屎!
不用跟我說我沒禮貌,禮貌是留給值得的人,對於柯韓昌粉,對於中國網軍,對於同路人,我一律沒有再跟你客氣的,至於那些搞了兩年多,粉專名稱就是充滿政治目的,每天發文好幾篇,結果整個粉專才四五千人的,沒人互動還是每天發文,你跟我說這不是柯文哲的網軍粉專,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背後運作的資金哪裡來的?
團隊的人員都不用吃飯?整天就幹民進黨跟國民黨就有飯吃?
姚蚊子的日記
我就在說你耶,搞了兩年多數據表現這麼差,是甚麼動力支持你繼續運作的啊??
還是又要同溫層取暖,點進去的帳號都是沒有頭像,沒有生活的,還是柯粉本身都是邊緣人,人生都是一片空白啊???
反正柯學家都靠Seafood的感召就有飯吃了嘛
訂閱YT : https://awater0911.pros.si/NRWL5
IG : Awater0911
想探討更多深入主題↓↓↓↓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在家沒事想認識水哥跟我直播聊天 -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勾選「搶先看」並且「加入水哥社團」
會更容易看到我的文章與內容喔~
早上九點更新文章
晚上九點更新影片
時事議題不定時更新
在我的認知 英文 在 認知的- Gavin職場英文- 今天介紹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介紹:cognitive cognitive 意思是「感知的;認知的;認識力的」。 ... 我個人覺得,即使在台灣偶爾會有人用錯/翻錯英文,除非是有建設性的建議(譬如說,路標翻 ... ... <看更多>
在我的認知 英文 在 我的第一套雙語自然認知書-英文老師推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第一套雙語自然 認知 書- 英文 老師推薦. 571 views 1 year ago. 閱讀家圖書. 閱讀家圖書. 13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