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本主義」才能解釋中國企業的興衰
外人往往看不懂中國企業的起起伏伏。一下子阿里巴巴平地拔起,一下子馬雲又被打趴在地;一會兒紫光集團嗆聲台積電不賣給他就沒生路,再一會兒趙偉國就申請破產。
例子多到一張A4紙都寫不完。20年前哈佛商業學院忙著寫中國「民間」企業崛起的教學案例,想來現在又在忙著翻修當年所寫的案例,否則怎麼對得起那些花錢讀哈佛商學院的學子?
問題其實極其簡單,一句話就說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共產黨一黨專政以來,壓根兒就從來沒有過「民間」企業;黨要你起,你就可起,黨要你倒,你就得倒。
「改革開放」是假象,那只是「韜光養晦」連續劇中的第一季,剛剛推出的第二季叫做「臥薪嘗膽」,幕後默默開鏡的第三季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是連中國農村老太太都懂得的戲碼,但哈佛商學院的大師教授們不懂,華盛頓的政客也似懂非懂,倒是華爾街相當懂得當年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時所說的「幼稚!悶聲發大財不好嗎」?
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螞蟻金服為何在香港上市前一週被幹掉?同樣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滴滴出行為何趕在中共百年黨慶前一天(6月30日)著急在紐約上市,即使膽怯到連敲鐘儀式都不敢辦,還是在一週之後被修理至體無完膚。
外人用「資本主義」的邏輯,絕對看不懂這戲碼;中共治下的企業,管它是國營還是民營,只有用「權本主義」的邏輯才看得懂。
用大白話講,資本主義邏輯就是一切順著錢走,先得有錢,然後權力自然跟著來;權力乃是財力的附屬品。權本主義邏輯就是一切順著權力走,先得有權力,然後財力自然跟著來;財力乃權力的附屬品。
懂得了這點,就懂得了中共治下的經濟現象、社會現象,以及文化現象。看不懂這點,你就永遠看不懂中國。看不懂這點,即使來自哈佛、耶魯、牛津、劍橋,依然是個蛋頭;無論你在白宮還是唐寧街,依然玩不過中南海。
對於想了解中國境內企業處境的人,我可以打包票得說,只要營業額超過一億人民幣,即使你賠錢,99(小數點加十個9)%的企業,都會被政治權力介入;大的被大權力介入,小的被小權力介入。外資、外商由於有自己的政府保護,當年境況會好一些,現在也不行了。你看,連特斯拉的馬斯克都避不開權力介入,日本、韓國的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台資、港資,由於是政治籌碼,則另有一套權力介入的邏輯。
解讀中共治下的中國,只有一套心法:一切為政治權力服務,政治權力為一黨專政服務,一黨專政為紅色家族服務。台灣社會習慣用中國歷代皇朝來類比紅色家族集權,這真是侮辱了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康熙、雍正、乾隆、慈禧太后。中共紅色政權,不但是中國統治權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列寧、史達林、希特勒的精髓發揚者。它是東方、西方有史以來各種「以權為本」思維及技巧的集大成者。而現在,它正在企圖做外銷。
中國體量大,紅色家族也非常懂得通過壓榨這體量,誘引外資進入「套、養、殺」的循環,苦的是大部份的中國平民。約15年前,我達到結論,在金字塔型的鋼性權力結構下,中國終將被自己的體量壓垮。用最近發生的河南無預警洩洪導致的隧道數千人喪亡為喻,權力的極端集中遲早無法處理龐大的體量,堤防遲早破裂,權漫金山之際,不僅百姓流離,身為經濟活動隧道的大小企業不分中外將首當其衝。屆時最糟的境況就是對外發動侵略,以保一黨一家的權力。
這個時刻,已經逐日逼近。我們看到的「國進民退」、地方銀行/融資平台倒閉、日韓撤資、大型房地產商瀕臨倒閉、二手房限售、個別產業一個一個被收拾、社會管理進入準戰時狀態、幹部不作為、年輕世代躺平主義、領導人的「以十三億人民血肉構成鋼鐵長城使敵人頭破血流」言論,在在警示外商外資,關鍵的殺氣時刻即將到來。
隨著人口銳減、糧食緊張、財政斷鏈、消費力劇降、人為天災不斷,各級官員手忙腳亂、以保權為第一要務,人們接下來會看到一連串的匪夷所思政策。中國企業界,無論內資或外資,面臨一陣陣妖風來襲。
美國政府已經正式提醒美商,掂量一下自己的得失。雖然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華爾街的熱錢還在快進快出,試圖撈回一些在諸如螞蟻金服、滴滴事件上的損失。但台商、台資必須明白,你在台灣再大,也大不過特斯拉、蘋果、華爾街,在權力綁架如此普遍的時刻,還是掂掂自己的份量吧。真碰到抽身不及的境況,壯士斷腕恐怕也得列入B計畫吧。
(更多中國經濟分析、對外資台資之建議,請造訪 InsightFan.com )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email protected] ...
中國經濟分析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粵港澳大灣區:「歐盟式融合」、「邊緣化」與「被規劃」的爭議 - 李翰文
中國國務院日前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政府在香港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三地政府首長和北京政府官員在會上先後發言,分別都表示會支持大灣區發展。
除了香港和澳門,大灣區還覆蓋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門和肇慶等廣東省多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國務院的規劃綱要指出,大灣區的發展主要是讓區內城市互補優勢,也提出大灣區內各個城市負責的角色。
各方對計劃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意見認為,綱要的內容沒有提出具體實行的方案,而宣講會也沒有對計劃作出詳細說明,顯示各方官員要克服粵港澳三地不同體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支持的意見指出,這個綱要只是要指出「大方向」,具體的措施要各方稍後討論確定。
香港社會也有一些聲音批評,這個綱要指明香港的發展方向,這種做法等於香港「被規劃」。另外一些意見憂慮,香港會在大灣區的發展中失去獨特性,長遠來說角色會被「矮化」。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四(2月21日)的宣講會中表示,香港會不遺餘力推動大灣區的發展,計劃也不會牴觸一國兩制,而是「豐富『一國兩制』的內涵」。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就表示會出動「全省之力」,與港澳做好大灣區建設。
另外, 澳門特首崔世安就表示,澳門正不斷充實它中葡雙語人才發展基地等優勢,使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
巴西駐香港總領事塔拉戈(Piragibe Tarrago)出席宣講會後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他認為大灣區的發展對中國與巴西的關係會有正面影響,他又指如果大灣區的計劃成功,可以為巴西產品提供更大的市場。
他同時認為,目前需要觀望計劃會否有「實質達成的結果」。
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房地產發展公司的融資總監趙慧接受BBC中文時表示,她出席宣講會是為了了解當局對大灣區房地產方面的政策,發掘商機。
被問及她是否認為目前公布的資料欠缺具體措施時,她認為這個政策必須先推行框架,然後才會深化,因此「完全不用擔心」。
《規劃綱要》有哪些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詳細列出中國南方包括香港和澳門等多個城市聯合發展的計劃,目標是到2022年的時候令這個地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形成一個「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綱要其中一個重點,是說明大灣區中,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個「中心城市」各自的角色:
- 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 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 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 廣州: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 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
另外,綱要提出推動各地在教育、就業、基建和通訊等方面的整合,包括在廣東建立港澳子弟學校、容許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工作,也研究讓這些人報考中國大陸公務員,促進各地交流。
中國官方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張燕生接受香港《明報》專訪時指出,大灣區城市誰主導哪些領域,主要看各個城市的能力。「比如金融,全球優勢在香港,創新全球優勢在深圳,陶瓷製造業在佛山,看主導的是什麼。」
雖然規劃綱要強調要促進廣東、香港和澳門居民之間流通,張燕生指出北京政府過去制定中國大陸居民來往港澳的政策時考慮得不夠好,大陸客大規模訪問港澳令當地市民產生巨大反彈。他認為從這角度說,北京政府要在通關便利方面有所約束,「一點一點探索前行」。
「中國內部的歐盟」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引述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指,大灣區計劃可以協助區內城市突破產業單一的問題。他舉例說,香港有很多新技術,卻沒有市場,而鄰近的珠三角地區有龐大的市場,技術卻不如香港。
他在訪問中以歐盟為例子,指出歐盟由不同國家組成,成員國之間的資源仍然可以頻繁流動。歐盟目前面對的問題,是因為它沒有超越主權政府的實體組織從中協調。而大灣區的城市都屬中國,有中央政府從中協調,令它可以仿效歐盟的「高標凖、好做法」,又避免歐盟缺乏協調產生的弊病。
但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國經濟分析師蘇月形容,國務院發出的《規劃綱要》內容模糊,認為這顯示官員要達成計劃的目標十分困難。她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補充,綱要沒有解釋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如何解決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監管差異。
她認為周四的宣講會沒有為大灣區計劃提供更具體的說明,而更多是像一種「表決心」的會議,讓各方表明會支持這個計劃,「但是並沒有就這個規劃本身的內容點出一些細節」。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沈建法認為,綱要並不是要具體規定要做甚麼東西,而只是提出一個大體的方向,讓各個城市之間合作,「提高我們這個區的發展水平」。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具體的每個措施要大灣區內城市之間討論。
「例如香港和深圳之間有甚麼事情要做,最後決定怎麼做,還是需要兩家來談這個東西。」
「所以我相信不可能說規劃裏邊有很多具體的東西出來,因為這是做規劃的階段,只能是總體的方向。」
蘇月認為,各地政府之後會從最容易、對雙方都有利的方面入手討論合作,例如放寬香港和澳門商業服務等方面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措施。
「三地政府它們互相之間的討論,會從最容易的議題入手,然後越後越難,去到最難的部份,就是如何解決一國兩制框架下監管差異的問題,會遇到非常多的堵力。」
香港「被規劃」
中國政府早在2017年第12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就已經提出要加強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地區之間的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一份去年發表的民意調查顯示,差不多有70%的受訪者聽說過這個計劃,但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香港人在大灣區內城市發展的優勢「很少」或「完全沒有」。
大綱沒有給出詳細的實行措施或時間表,但它已經引起香港各方的意見,擔心計劃會令香港失去它的獨特性,也影響它在「一國兩制」框架內的自主性。
泛民主派政黨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形容,香港政府在大灣區長遠難以成為有競爭力的城市,反而「事事配合」,這會影響香港社會的長遠利益。同屬泛民主派的公民黨主席楊岳橋認為,大灣區的計劃會令城市間有更多的資源和人才爭奪,但香港政府卻未有提出具體方案挽留人才。
另一方面,香港最大的親北京政黨民建聯表示歡迎大灣區的規劃綱要,希望香港政府爭取讓港人在就業、教育和醫療等方面,在大灣區城市都可以享有與中國大陸居民一樣的福利。而另一個親北京政黨經民聯就呼籲,香港政府在現有的機制上更積極回應大灣區的發展。
原文:BBC中文網
#經濟 #社會 #貿易
中國經濟分析 在 陸羽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盛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鄧敏強喺記者會上表示,雖然近期內地出口表現不俗,但美國有機會向中國貨加徵關稅、近期內地樓市交投減少,消費減弱等,所以預期中國經濟有機會於明年首季觸底。他又預期,年底前內地會再降多一次準...
中國經濟分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connectiontaiwan@gmail.com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中國經濟分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connectiontaiwan@gmail.com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中國經濟分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connectiontaiwan@gmail.com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中國經濟分析 在 关乎危机与生存的中国经济分析/王剑每日观察/20230318 的推薦與評價
我们提供新闻服务,我们追求事实真相,我们提供客观 分析 ,我们鼓励独立思考,我们帮助建立愿景。感谢Samuel 为本期节目制作字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