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世代衝突」是源於兩種不同的恐懼
這次大選,引發了許多家庭的「世代對立」。圖為挺韓國瑜的民眾揮舞著國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大選,引發了許多家庭的「世代對立」,從選前持續到選後。年輕世代多數選擇支持蔡英文,中老世代則多數選擇支持韓國瑜,雙方互不相讓,造成不少家庭因而兩代失和。這次投票率高達七成五,較四年前提高了近九個百分點,其決定性關鍵,就是一向被視為對政治漠不關心的年輕人都站出來投票,從而以八百多萬票將蔡英文送上連任舞台。因此,國民黨的敗選檢討,也集中在推動黨內結構的年輕化及思維的更新。
不同世代對於政治的認同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有幾個基本原因:第一,中老世代的政治認同仍著重於藍綠立場的分野,年輕世代的政治認同則更趨向價值的選擇,兩者差異不小。第二,藍綠陣營候選人本身的特質,影響選民的偏好;韓國瑜固有號召庶民的能量,但他不守時、不拘小節、生活不克制等行為,也留給中間選民及年輕族群負面印象。第三,網路的不同滲透度,中老世代偏向於相熟群組的交互感染,年輕世代則更受到網紅、PTT、校園網絡的更多影響,後者是綠營網軍深耕已久的區塊。
撇開上述幾個原因不談,這次大選的「世代對立」還有一個更深的根源,那就是雙方對於現實和未來的不同恐懼。關於年輕世代的恐懼,已受到外界更多的討論和關注,主要是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及香港「反送中」運動所激起的「反中」意識,及伴隨而來的「亡國感」。亦即,年輕世代的恐懼,是擔憂台灣主權不保的恐懼,其中也夾雜對專制強權的厭憎;這點,又透過美中貿易戰的對立升高,不斷被放大。
相對而言,中老世代的恐懼較少受到重視,但剖析其內裡,其實卻極為真實。他們的恐懼,是擔心台灣經濟一蹶不振,台灣民主遭到不斷蠶食,結果將是台灣不斷自我弱化。擔心台灣經濟一蹶不振,是因為他們見識或參與過台灣經濟奇蹟的締造,他們心裡記得繁榮的樣貌;擔心台灣民主遭到侵蝕,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台灣民主化的一步一印,現在卻看著這些果實逐漸被民進黨政府踐踏、銷毀,而感到焦慮。韓國瑜也許不是帶領他們抗拒民進黨的最佳戰士,但誰能說這些中老世代的恐懼是無的放矢?
從「愛台」和「保台」的角度看,年輕世代認為,必須站穩「反中」的立場才是「愛台」。事實上,中老世代不滿蔡政府對台灣經濟和民主的揮霍和侵蝕,希望起而捍衛他們曾參與締造的經濟和民主成果,這難道不是更具體而堅定的「愛台」?何況,許多中老世代親歷兩岸分裂的顛沛流離,以及民主/共產陣營的冷戰對抗,他們花了數十年的歳月在反共抗中,並好不容易熬到兩岸和平交流。這樣的生命經歷,比起香港反送中青年的抗爭,會更淺薄嗎?但網軍動輒謾罵他們「老殘」、「智力不足」、「沒資格活下去」,這種把年齡當成罪惡的觀點,其實也是一種反民主的表現。
綜合而言,不論是年輕世代對「亡國」的恐懼,或是中老世代對經濟及民主衰落的恐懼,都從不同的角度反射了台灣的困境。前者,是對「外部威脅」的擔憂;後者,則是對「內部腐敗」的恐懼。兩種憂懼,皆極真實而具體,若人們不積極正視問題,兩者的威脅無一能倖免。
因此,這次選舉的「世代對立」,其實也是台灣「兩種亡國感」的交相迸發:年輕世代的「恐中」亡國感,對決中老世代擔心「弱台」的亡國感,結果是恐中的亡國感更強。但追根究柢,「恐中」與「弱台」正是台灣現狀的一體兩面:要有更大的實力抗中,則台灣的經濟能量必須再強化,民主法治必須更鞏固。否則,一個政經實力衰弱、卻恐中情緒高漲的台灣,最終未必有能力捍衛主權。台灣兩代人看待世代差異,必須有這樣的瞻矚。
世代對立ptt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定要去投票,決定自己的未來
歷史性的一刻,你千萬不要缺席
【本影片引用自 https://youtu.be/8dxeQvUi2iA 】
字幕改編者的話:『影片取自美國“Dear young people, don't vote”( https://youtu.be/t0e9guhV35o ),但字幕的部分被我做了一些變動,更貼合我們面對的情勢... 雖然影片人物都是年長者,但我無意製造世代對立,更進一步的,希望1124我們選出來的官員,能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進一步為我們創造世代共榮! 不管你支持誰,只要相信他能給你跟下一代更好的希望跟未來,請你務必 #去投票;不管選舉結果是否如你所願,至少不需要在未來,後悔你曾有過改變的機會,卻沒有用力抓住... 11/24,你有機會 #決定自己的未來,或是,任由自己的人生被隨意擺佈...』
世代對立ptt 在 余莓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莓莓8月17日於「政經看民視」,有關柯文哲捲動「網路紅衛兵」現象,衝擊台灣民主政治與價值體系,逐步帶來不可承受之傷害的論述:
首先,作為一個台灣的國民,對於自由、民主、人權及台灣國家主權的堅持是一路走來不可撼動的核心價值。
如果有人能夠超越藍綠,提出一個比藍綠更有高度的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理念,並具體展現出比藍綠更好的執政能力及護衛台灣的決心,為了讓台灣可以更好,支持他又有何不可?
而這個人,會是高唱垃圾不分藍綠,在狂熱支持者眼中如神一般高貴正直的柯文哲嗎?柯文哲一路走來自稱超越藍綠,站在踩踏藍綠的台階上墊高自己,引領不滿藍綠現狀的民眾投射對他的支持與期待,這裡面尤其以懷抱純真熱情的年輕朋友,人數最眾多,想像最熱切。然而,拋開激情的召喚,給自己片刻沉思的時間,讓我們靜心回想這三年多來,柯文哲在台北市的執政真的好嗎?真的超越歷任藍綠黨籍的市長嗎?台北市一年1700億的預算,四年近7000億的人民納稅錢,柯市長到底為台北留下了甚麼?改變了甚麼?
不能說柯市長毫無建樹,只是那樣貧乏的政績,比起台北做為國家首都,擁有最豐沛的資源、預算與人力,柯市長主政四年留下的成績毋寧是單薄到蒼涼。卻是隨著選舉腳步的接近,電音趴、網紅文化、政治綜藝化,持續撞擊民眾的視網膜,而四年來市民最常感受到的,大概是市長經常充滿喜感的言語和演出,為沉悶的日常生活帶來娛樂效果的調劑。
這,還是可公諸於世的公共形象。民眾見不到的暗黑勢力,卻早已藏身在標榜白色力量的背面陰影裡不斷擴大。
曾是代表台灣民主多元言論最燦爛園地的PTT,而今成為吹捧柯文哲的一言堂。擁護柯市長者得掌聲,批評柯市長者被狂轟。柯文哲成為判斷是非對錯的唯一標準,就像散發真理之光的太陽一樣,整個台灣只能繞著他轉。
讓人想起柯文哲深深崇拜的毛澤東,那個當年中國大地上唯我獨尊的紅太陽。熾熱光芒捲起一片紅潮,年輕的小紅衛兵們湧動熱情到處批鬥,他們以為自己是進步、革新、光榮的一群,立志打倒傳統、腐朽、落後的一代。他們以為參與成就了一場改造中國命運的盛宴,殊不知殘酷的真相是,他們不過是一群被毛澤東利用來奪取權力、鞏固權力的階段性工具,年輕的熱血鑄就了道德的蒼白,10年文革留給中國的苦難,豈僅只是建設的停滯與破壞,那鬥爭當中所勾引出的人性的惡,對傳統道德規範的凌夷與毀滅,這災難性的後果至今仍像幽靈一般盤據著中國大地。
而今,我卻在擁護柯文哲的網路世界裡,嗅到一絲相似的氣息,雖然比諸文革那浪潮聲勢遠遠不足,但氣息卻是如此近似。
在「兩岸一家親」講稿有AB稿事件中,柯文哲不但在大庭廣眾中公然說謊,市府方面更對於發掘真相的記者,直接透過媒體高層「壓新聞」,讓事實無法大白於世,成為戕害「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劊子手,柯市長面對記者再次的詢問,當下的反應竟是: 「到底我們擺平你了沒有?」,短短一句話,「擺平」兩個字,出自一個民選市長之口,這是對新聞自由、民主政治,一個何其沉重的褻瀆與諷刺!更甚者,記者在離職後把事實寫於自己的臉書與IG之後,竟然還要遭受到一兩千則網路留言極端不堪的霸凌與羞辱!我們最引以自豪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卻是只要碰到揭露柯市長的痛處,一個明明是北市府闇黑操作下的犧牲者,竟需再度生受自己同胞無情的網路言語羞辱?只因為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揭穿在狂熱支持者眼中被當神一樣膜拜擁護的柯文哲。這當中的是非何在?公理何在?那過去被高舉的鄉民的正義,為何當中的一部分人只要碰觸到柯文哲的議題,霎時就可以讓正義被凌遲到如此地面容扭曲?
回想一次,傷感一次。台灣的年輕朋友是相當有理想性的族群,曾經為了洪仲丘命案,25萬人走上街頭聲援一個自己所不認識的犧牲者。曾經為了對抗足以葬送台灣未來的服貿協定,點燃了太陽花運動之火。那樣的白色力量至今仍然讓我砰然悸動,深深為台灣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年輕朋友深感驕傲與希望。我也曾經年輕過,完全可以理解年輕人充滿抱負、理想與熱情,對於藍綠建制派政治感到厭惡及不滿,希望台灣的政治文化有更多進步改變。可是今天有部分的人,只為了捍衛自己崇拜信仰的柯文哲,在女記者被「抽新聞」的事件中,竟可以一方面用魚目混珠的手法,混淆視聽引導支持者誤以為柯文哲沒有說謊;另一方面無視柯市府對新聞自由的傷害,甚且對揭露真相的受害者進行網路霸凌,連出面譴責聲援的記者協會也要操受飽和式的言語攻擊,而這已不只於新聞自由的層次,它更上升到廣泛的言論自由的層次。它正製造著一種無名恐懼的「寒蟬效應」,柯文哲,這三個字成為只可仰望吹捧,不可俯視批判的禁地。
柯市長,你辜負了「白色力量」,讓「『白色力量』變成『白色恐怖』」。悲哀的是,創造這個標題的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文章一出果然就遭受網路圍攻。女記者、總編輯、名嘴、市議員、異見者.....,太多太多的你和我,只要在公開平台敢批評柯文哲,一被發現圍剿即來。
台灣何時變得如此是非價值混淆?而身為網路紅衛兵最大受益者的柯文哲市長,對此情況不僅視而不見,更是樂在其中,隔岸旁觀網路上不斷產生的衝突與仇恨。當媒體詢問柯市長心中有無柯黑名單時,只見柯市長神定氣閒地回答:「柯黑名單哪裡需要我們講,網路上自己大家就會去『處理』了。」。柯市長口中的「處理」,是網路攻擊?霸凌?獵殺?所謂的「大家」是狂熱柯粉自願當網路巡守隊,只要發現攻擊柯市長的獵物,立即蜂擁而上圍剿?還是網軍化身前鋒斥候,發現目標物馬上燃起進攻的烽煙,吹號角、帶風向,展開網路戰場的鬥爭與殺戮?
這樣讓台灣的網路文化、政治文化走到如此惡濁不堪的泥淖,難道是我們要的嗎?難道有利於我們所深愛的家園的未來嗎?當柯市長透過網路宣傳,不斷建構同溫層支持者一種「我們支持柯文哲,證明我們是進步、改革、光榮的一群」,而將反對者視之為「保守、老邁、既得利益的他者」,這樣的世代對立與鴻溝、這樣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它封閉,正一步步把台灣的民主花朵推入民主苦果的暗夜。
台灣的年輕朋友,再一次,請讓我們一起靜心想一想,你所期待的台灣是無分世代,25萬人一起走上街頭為青年洪仲丘吶喊正義、50萬人再上街頭為阻擋黑箱服貿召喚民主,一個「公義使邦國高舉」的光明台灣?還是一個 「到底我們擺平你了沒有?」、「柯黑名單網路上大家自己就會去處理了」的暗黑家園?請再冷靜想一想,再深刻想一想。
永遠不要忘記,「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其中住著包容與愛,住著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深情,住著自由、民主與人權,住著一代接一代努力著要使它更芬芳的「台灣價值」。
https://youtu.be/89MQQrTWLIQ?t=17m12s